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May 1, 2013

民意不应成为施政的首要考量



谢谢主席,大家好。根据政治学家凯伊,民意也叫做公众意见,是由政府认为应该慎重考虑和加以注意的私人意见所组成,并具有多样性及多变性,而且并不是完全理智的。各位,在实施政策的时候,目标和大方向都是最重要的,因为政策的执行方式可以跟着状况而调整,执行方式不佳最多只会拖缓达致目标的时间,但方向不明确,却哪里都去不了,踏脚车南下去吉隆坡最多耗时比较久,人会比较累,但是一旦北上,就算你驾着法拉利,也不可能去到吉隆坡。

在了解了民意的特性以及施政的考量后,我方认为不应将民意作为首要考量,理由有二。

第一, 民意的多样性及多变性无法明确施政方向,朝令夕改只会拖缓施政成效。
各位,去年,法国提出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法案,原本的民调显示赞成多于反对,但才两个月的时间,反对者越来越多,甚至举行上街示威,只因为越来越多人担忧同性家庭领养儿童后会伤害到儿童的权力。同样的,美国在今年一月推出校园安全法案,当时华盛顿邮报的民调显示支持者占了55%,但两个月后支持率却没有到一半,只因为人们渐渐忘记校园枪击案所带来的伤痛。可见,民意往往会因为外来因素的影响,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经验的变化,在短时间内频繁变动,由此可见,若将民意作为首要考量,那么政策岂不是要朝令夕改?这样国家要如何明确未来方向呢?更甚的是,当情况像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QE3)一样,群众的支持率与反对率相当时,政策又要以哪一方的民意为考量?而政策又怎么执行呢?

第二, 民意并不一定是理智的,因而容易使政策偏离原有目的。
著名政治学家和作家李普曼就说过:如果指望公众像立法者一样采取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当前的所有事务,这是注定失败的。民意能反映出人民的心声,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许多民众缺乏掌握准确公共事务知识的能力,这主要是现代社会太极大、太复杂,而民众所接受到的资讯,也往往不够全面。同样的,槟州政府推行的无塑料袋政策,在推行初期,同样受到民众的大力反弹,但时至今日,这个政策真的有为他们带来预想中那么严重的损失吗?倘若当初槟州政府以民意作为首要考量,今天的槟城还会是联合国环保主导城市的候选地区之一吗?

因此,我方坚决认为民意不应作为施政的首要考量,谢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