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May 1, 2013

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谢谢主席,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根据这句俗语的典故,当局者就是棋局中对弈的双方,旁观者则是围在棋局两旁的观众。来到今日社会,当局者指的是局势的发展会 直接影响的对象,而旁观者便是与局势发展没有直接关联、间接参与的对象。而清是清楚了解,迷则是不清楚,两者是相对的。

在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当中都会包含 我们的奋斗目标,奋斗过程,和心路旅程。今日我方将以这三大层面论证我方立场。

第一, 在奋斗阶段,只有当局者自己清楚明白目标。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试验多次失败,旁观者在他实验失败时纷纷劝他放弃。但最终他成功发明了灯泡,也留下了著名的那句话,我不是失败了999次,我只是找到了999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若当时他认为旁观者清,旁观者才是最理解他的目标的话,今天我们还有这伟大的发明家吗?同样的,哥白尼在证明日心说时也是受尽旁人的侮辱和鄙视,认 为那是异端邪说。但请问各位,现在你还认为哥白尼是当局者迷吗?

第二,在奋斗过程中,当局者紧贴事情发展的局势,了解来龙去脉。
局者作为亲身体验的人,对于事情的细节和前因后果是最清楚不过的,当局者具备获得一切信息和创造信息的条件,而旁观者只能透过当局者的表达和行为作为线索 拼凑事实,但往往了解不够全面。面对空城计,司马懿这个旁观者只能猜测,最后白白放弃了打败诸葛亮的好时机,然而只有诸葛亮身为当局者清楚局势,明白整个计划,最后逃过一劫,而这不就证明了当局者比旁观者更了解事情发展的局势吗?

第三, 当局者亲身经历,只有他才能体会当中酸甜苦辣。
理学知觉显著性的概念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只关注自己觉得重要的事项,因此自己最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最明白自己的困苦,而每个人因较少踏入别人的 世界,更难了解别人。屈原满怀悲愤到江边想自尽时,一旁的渔夫却不明白一位爱国诗人的抱负,反而告诉他“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岂知“众人皆醉,屈原独醒”,唯有屈原才知心中伤痛。正如“清官难断家务事”,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么当局者的喜怒哀乐旁观者又怎么 能体会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劝告人,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这样,就算没有办法完全揣摩到别人的心中想法,至少,也能避免伤害到其他人。

综合以上三点,我方坚决认为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谢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