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大家好。在商场中,削价格,比便宜,一直都是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有人在削价的战场上高歌猛进,也有人在竞争的硝烟中轰然倒下。对胜利者,我们递上鲜花与掌声,对于失败者,我们则深表同情。但是,在理性的辩场上,我们不能被个人情感所蒙蔽,只注意到失败者的颓势,而对削价竞争抱有敌意,而应该抛开成见,仔细检视削价竞争是否优化了整体的经济结构,而其弊端又不会破坏整体的经济结构,只要能够做到,就是利大于弊的体现。
纵观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经济结构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结构的改进,以及经济质量的提高等发展。而削价竞争对经济进行的结构性优化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
第一,
微观层面,削价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结构进行改良与优化,利大于弊。
根据物料管理学,在削价竞争中,为了让企业在短期内带来足够的利润,企业将倾向于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周期、最优的服务,使客人满意。LED产业研究机构就表明,LED灯的削价竞争已经让许多厂商利润大减,因此这将推动各厂商提出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来提供高性价比的照明产品,也让厂商试图开发其他照明相关的应用产品,例如工业照明、植物照明,冷冻照明等特殊应用领域。这将使得领域内的技术含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这无疑是为企业结构带来显著的进步,并使企业维持在高质量的水平,而这难道叫做弊大于利吗?同样的,为了避免在平价手机的市场中厮杀,削价竞争也促使了苹果公司开发了高性能的iphone和ipad,而这难道又是弊大于利的体现吗?
第二,
宏观层面,削价竞争提高市场购买力,促进经济流动,利大于弊。
各位,在削价竞争发生前,一块钱只能买一块面包,但在竞争发生后,一块钱却能让你买到两个面包。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了,而增加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推动生产链的增加。这种良性循环将为市场带来更迅速的市场经济流动。世界银行就表示,市场购买力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国家的GDP增长,不仅如此,这还能解决收入缩水、工资涨幅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稍显低迷的现况下,削价竞争不仅能加速市场复苏,还能让大家一起渡过难关。911事件过后,为了复苏纽约经济,酒店以及旅游业者纷纷削价竞争,吸引顾客,最后不仅成功创造了48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更创造了32万个工作机会。经济结构的宏观成长,难道不是利大于弊的体现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