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Thursday, July 16, 2015

浅谈辩论中的表达



辩论中的表达,其实就是把一个你心中针对辩题的画面,用口语叙述的方式给大家感受的方法。而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向大家说一个你脑海中,根据这一个辩题所建构出的故事。

我们常见的说故事方法,就包括了电影,漫画,小说等等。而在我看来,辩论中的表达,其实是结合了这几种说故事方法,而延伸出来的叙述方式。辩论中要表达给大家知道的画面,其实并不是一张定点的图片,而是一连串运作的动作,其形式,更像是电影。举例而言,在辩论中,若我们要表达的是不允许多元的声音出现是很可怕的情形,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很可能是有人说出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观点后,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大家面前,活生生的用火烧死。在焚烧的过程中,人身上的皮肤开始变得焦黑,甚至脂肪也被烤了出来,其他想要救他的人,也被打倒在地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说出不同声音的忤逆者被烧死。到最后,大家看着烧成灰烬的人形,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麻木,而这种事情发生越来越多次之后,大家的表情,渐渐变得一模一样,这个世界也成了一个复制人的世界,藉此来表达被同化后的思想的可怕。

在初步的画面构成了过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画面变得更简练。由于电影是由一连串不停地动作和画面所组成的,因此全数表达的话不仅仅会很花时间,也有可能使得要表达的重点失焦。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将电影的画面简化,只挑出重点,让这些画面形成类似漫画的图片。这一系列的图片由于都是整个故事的精华,因此只讲述这一些画面并不会让故事的片段割裂,反而会更凝练。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图片文字化,而这一部分,就牵涉到小说的语句结构。我们要做的,就是参考小说是使用怎样的文字组合方式,利用堆叠的力量,把画面中要表达的情绪释放出来。其中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利用排比的方式,不断的堆叠出情绪,并在句子的尾端放出想要让大家思考的问题,让之前一系列的画面突然爆发,引导大家在脑海中自行塑造出辩手想要表达的世界。

有了关于整个画面的文字后,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些文字说得动听。这个部分可以参考的是很多综艺节目塑造爆点的方式。要让人留下印象,最常见的做法之一就是塑造反差,而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表达方式,由于一直走在其他人思考的前端,所带来的戏剧效果,也会在不自觉的状况中影响听众的思考模式。其中个人认为的佼佼者,就是台湾的Local King的主持,和喜剧之王周星驰的电影。只要掌握了这种说故事的节奏,你的申论,一定大大的进步。所以请记住,说笑话,其实也是练习申论的一种好方法。

什么?你说在还没有把语句练通顺之前就开始这种画面的想象对你来说太强人所难?安啦,之前会把句子说不通顺其实是因为你的嘴巴永远跑在你的脑袋前面,才会在脑袋控制不了嘴巴后说出一大堆的赘词和语义不详的话。因此,只要你的脑袋已经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过后,你的嘴巴,一定也会乖乖听话的。

Friday, July 10, 2015

精神出轨不应该受到谴责



谢谢主席,大家好。精神出轨指的是对伴侣以外的对象产生发于情,止乎礼的情感转移。而今天讨论应不应该谴责精神出轨,目的就在于判断要不要把严厉抨击,郑重警告精神出轨,变成社会共通的指标与方向,作为所有人面对精神出轨的守则与依归。

纵观人类文明,唯有侵害到人类基本权益的行为,才会形成社会共同谴责的硬指标。就好像持械伤人,因为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权和人身安全,无论是此时此地的新加坡,又或者是几千里外的纽约市,这种行为都没有任何的辩护空间,只有被谴责的份,但相反的,离婚这种行为,或许真的让人痛彻心扉,但由于与人类的基本权益并没有任何相悖之处,因此再怎么痛,也不会成为全人类一起声讨的对象,甚至还受到法律的明文保护。

所以,今天对方辩友唯有成功论证到精神出轨与人类的基本权益产生明显冲突,他方才有权利集合全人类的道德舆论,对精神出轨进行批判,否则,则我方立场得证。

我方认为不应谴责精神出轨,理由有二。

第一,谴责精神出轨强行规范人类的爱情观,违反了私域自制的原则。
爱情与婚姻,属于人类的私生活,正因如此,人类理应拥有定义爱情的自主权。没有人希望把自己的私生活赤裸裸的摆在大众眼前,受到大家的监视。遗憾的是,要求大家强行谴责精神出轨,就意味着我们在爱情里面的每一个举动都应该收到社会的规范,无一例外。但请在座各位仔细想想,爱情应该长什么样子,又有谁有着标准答案呢?而我们又有何资格要求别人都跟着我们的标准走呢?陈升在爱上刘若英后,依旧忠于妻子,并告诉刘若英,她只是陈升手中那只被放开线的风筝,永远回不来了。对这段感情中的三人而言,把悲伤留给自己,就是最好的结果,而对方辩友又何苦逼他们把这段经历交给在座的各位说三道四呢?

第二,谴责精神出轨将公权力侵入私人领域,形同道德绑架。
各位,利用公权力强行规范人类的爱情观这种行为,其实在现实中并非没有前例。在中世纪的欧洲,身为同性恋,你就要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大家面前活活烧死,只因在行刑者的眼中,同性恋违反了自然与道德。但事实上,烧死同性恋除了满足那些道德狂魔的私欲,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这种做法并不体谅同性恋者的恋爱自由,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因此,这种道德绑架不仅仅无法改变同性恋者的性取向,也无法阻止今天六色彩虹在美国国土上的飘扬。同样的,当对方辩友强烈要求谴责精神出轨的时候,能不能试图理解精神出轨背后的原因?林微因因为情难自控,爱上了丈夫的好友金岳霖,这种无奈,究竟有没有体谅的空间?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只因觉得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人,因此在真爱面前,无论自己的身份地位,也要忠于自己的感情,这又有什么问题?也许放开成见,对精神出轨持保留态度,不增加额外的道德枷锁,才是我们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