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刚刚看了2014年中华杯的入选赛,两场都是小瓜们的比赛,一场正方,一场反方。虽然两场比赛都输了,但是小瓜们的表现,基本达标,当然口条,技术等都还有进步的空间 。
这两场比赛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几乎都采取极为类似的打法,那就是在妖魔化对方的同时,尽量把对方妖魔化自己的地方美化。
“你东方教育残暴啊,严厉处罚有木有啊!”
‘咱们是赏罚分明,你们西方教育放纵小孩有木有啊!’
“放纵你妹啊,西方也有教道德啊,你们东方教育填鸭式有木有啊!”
‘填鸭你妹啊,东方老师也有解释课文也有实践的啊,你们西方才是基础不稳有木有啊!’
以上环节从申论一路开始,几乎延续到结辩。而比赛结束后,在赛场和脑海环绕不去的,就是东西方教育究竟是什么?东方注重基础,西方也注重,所以是不是基础教育不是分别。东方有处罚,西方也有处罚,所以是不是打骂教育不是分别。到最后貌似除了一些心中有过的既定认知,例如东方教育比较填鸭,西方教育比较自由以外(填鸭到什么程度,自由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仔细解答),基本上就只剩下技术的交锋。
可是,这样的比赛,个人认为,不仅对辩手没有什么知识面上的成长,对观众也一样。毕竟在我心中,辩手既然有着别人没有的上台的机会,就有着比别人多一层的使命,也就是让听了比赛的观众,至少有一点点的成长。以上纯属个人牢骚。
而其实,东西方教育最大的分歧点,在我眼中,并不是场上交锋的填鸭放纵圈圈叉叉,而是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差别。 东方教育源自孔孟儒家,注重伦理阶级。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强调阶级中的划分,臣子要听皇帝的,子女要听父母的,学生要听老师的。而延伸自此的东方教育,也因此有着相同的特征。父母和老师决定子女学生应该怎么学,学什么,此为由上而下。
相反的,源自于希腊三杰的西方教育,则以质疑现有的知识框架为发展基础,学生和老师可以针对有兴趣的课题相互讨论,甚至辩论。由于强调自由与质疑,学生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为了学习道路应该怎么走,此为由下而上的教育模式。而这也与源自西方的民主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与此题无关,在此略过不表。
在剖析了东西方教育的核心差距后,就可以发现为什么东方教育即会有填鸭,也会有教无类,因为这两者都是由教师来决定应该怎么教学生,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东西方教育尽管都有处罚,但处罚的目的和形式往往会有差别。而判断东西方教育的优劣,就剩下从当今社会的现况,例如资讯发达,流动性高等等去判断孩子的未来应该由父母决定,还是子女自己决定,是应该一者为主一者为辅,抑或是舍一取一,而这些则是在立论上以及战略上的考量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