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Saturday, June 11, 2011

快乐辩论的真正意义

曾经听过有人这么说,我要快乐的辩论,所以我不要刻苦的训练,我不要背一大堆的资料,我只要上台去说我想要说的话就好,这样的辩论才没有压力,这样的辩论才会快乐。。。

可是那天,日新的小朋友,却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快乐辩论的真正意涵。。。


训练的时候,他们会累,他们会压力,他们会哭。。。但是哭过后,他们总是擦干眼泪,继续的坚持下去。。。因为对他们来说,知道自己上台过后要说什么,要做什么,比什么都不知道更好。。。

经过训练的痛苦,在场上的挥洒自如,才是辩论的真正快乐。。。只有这样,辩论才无悔。。。因为就算输了,也没有遗憾。。。


What hurts more, the pain of hard work, or the pain of regret?
As we know, no pain, no gain...


小朋友,加油!

人生路上应该见好就收


大家好。其实,上帝在造完人后,为了让人过得更好,又创造了狗,牛和猴子来服侍人类。上帝对人说,你的寿命是20,在这20年里,你的任务就是吃喝玩乐,让其他动物来服侍你。接下来,上帝对牛说,你的寿命是40,你必须为人类辛勤的工作。上帝又对狗说,你的寿命是20年,你的任务是保卫人类的一切。最后,上帝则对猴子说,你的寿命是20,你就负责逗人玩,让人开心。谁知道,上帝刚吩咐完,人,牛,狗和猴子都吵开了。人说道,让我吃喝玩乐,却只能享受20年,这个时间太短了。而牛,狗和猴子却抗议道,我们要为人类工作那么久,太累了,我们只要10年的寿命就好了。上帝想了一想,说道,那我把牛不要的30年,把狗不要的10年和猴子不要的10年都给人,你们觉得好不好?人,牛,狗和猴子都表示赞同。结果,正如上帝安排的那样,人好好地享受了开始的20年,接着成家立业,开始如同老牛一般,任劳任怨拼命工作,过后又像狗一样认真地守护着家里的一切,并在年老的时候,像猴子一样,给家里的小孩们带来欢乐。

各位,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角色不断演变,而乘胜追击与见好就收这两种价值观,也就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交错运行。想要奋发向上时,我们就鼓励大家乘胜追击。在疲惫的时候,见好就收就让我们过得舒缓一些。乘胜追击与见好就收,其实并不存在着冲动与深思熟虑,莽撞与细心,奋发向上和萎靡不振这样的强烈对比。相反的,其实这两者分别的,只是拼搏程度上的差异。我们想要比以前得到的更多,比以前追求的更多时,我们的所做所为,叫做乘胜追击。当我们决定要缓下我们的脚步时,我们开始了见好就收。因此,当我们看回今天的这个辩题时,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乘胜追击和见好就收在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定位,而何者又才是我们这整段人生旅途的缩影以及价值取向之所在。

各位,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或许都曾经拼搏。但当岁月慢慢的划过时,我们会发现,爬楼梯时,我们开始微微的喘气,我们开始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可以拼命熬夜,而多吃了一点,裤头就紧了一些。我们开始了解到,岁月其实就成了我们的退场机制,总有一天,我们会从这个世界的舞台上慢慢的退下来,迈克乔丹总要把棒子交给科比布莱恩特,齐达内也会把绿茵场上的风光留给梅西与C.罗去竞争。我们从台上慢慢退下,转而云淡风轻的看着下一代的风花雪月。这时,我们看到父母头上的青丝已经变成了白雪,我们看到身边睡着的爱人脸上多了几条岁月的纹路,我们也看到小时候粘着我们的小孩,怀里已经抱着属于他们的小豆芽。我们不再出现在世界的第一线,却选择栖附在他们的身后,成了他们最温柔,却最坚强的依靠。有一天,当我们终于闭上了眼睛,想起陪着他们的岁月,嘴角会微微上扬。谢谢。

本人的架构设立方程式


为什么要辩论?辩论真的辩得出真理吗?对我来说,答案是,yes!有一句名言,小道理的对面,往往是谬论,但是大真理的对面,往往是另一个真理。既然正反双方的都是真理时,辩论要怎么才会赢呢?难道就只是看谁口才好技巧好拗得快也逃得快吗?不完全是,更大的关键,在于你讨论着一个问题的时候,是从什么角度,以及什么范围和背景去讨论的。所以设架构的第一步,就在于应该从什么角度与背景去看今天的辩题。举个例子,当初为了争取马来西亚独立的麦基劳(不是麦当劳)、Tok Janggut(胡须佬)等人,尽管杀死了一大堆的英国人(从当地人的角度这些英国人是侵略者),为什么是民族英雄?但是争取车臣独立的巴萨耶夫杀了一大堆俄罗斯人就是恐怖分子?原因很简单,第一,看的角度不同,从殖民时期英国政府的角度来看,麦基劳(不是麦当劳)、Tok Janggut(胡须佬)等人其实和恐怖分子没有两样,而同理可证,在支持巴萨耶夫的人当中,他也是英雄。第二,时间点的不同,在巴萨耶夫还没有成功之前,人们说他是恐怖分子,但是如果他成功的话,搞不好他就成了车臣国父,同样的,如果马来西亚没有独立的话,麦基劳(不是麦当劳)、Tok Janggut(胡须佬)等人在历史课本里的定位应该是破坏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吧,但由于现在马来西亚独立了,所以他们就是英雄了(这好像还论证了历史是由胜利者所编写的,哈哈)。第三,时代背景的不同,当时的麦基劳(不是麦当劳)、Tok Janggut(胡须佬)等人在殖民时代,如果不通过暴力来解决的话,似乎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因为那时根本没有联合国,也没有国际仲裁庭吧,相反的,在现在这个国际援助已经相当普遍的社会,寻求国际援助这一个方法,可以说就会比巴萨耶夫的恐怖袭击来的好吧,所以巴萨耶夫只好被称为恐怖分子咯(当然国际愿不愿意对巴萨耶夫施以援手又是另一个考量点了)。所以呢,必须在设立架构前找到一个对己方相对占优势的背景,并需要以学术言论,社会背景,背景主题等进行背景选择的合理化原因。
当我们决定了事情应该发生在哪一个大环境的时候,辩题讨论范围的设定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双方的论点应该怎么判断高低胜负了,而判断的这一把尺,就叫做衡量标准。在现有的环境之下,面对环保问题,究竟是效率更重要还是公平更重要?而国家的现况,究竟更应该注重经济还是环保?这就是衡量标准上的比拼。而无论你有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论点都好,全部都是以衡量标准为依归的。所以,在讨论范围达到共识后,攻击对方论点干嘛?攻击衡量标准才是王道啊!所以,没有衡量标准,失败!衡量标准双方都可以用,失败!双方在场上预先设立的衡量标准是一样的,失败中的失败!这样的话,衡量标准设来干嘛?直接听了对方的过后拿来用就好了不是吗?至于论点,由于只是衡量标准的延伸,只要推论得当,一般上都没有问题。
而架构的设立与操作还有一个很大的重点,那就是,要怎么设才能够让你拥有最犀利的攻击点,以及最小的防守面。辩论中的每一方都有一些可以说是几乎必胜的地带,一些几乎会被打成筛子的地带,以及无法定义的灰色地带。所以,要赢比赛,就要把讨论集中在有优势的地方,并把劣势以及灰色地带给切掉或者包掉。什么是切掉?放心,不是自宫,而是预先用一些合理的原因,把不要讨论的东西给切割,例如在专才与通才谁更适合社会竞争这个题目里,正方把通才与天才两者分开,就是一种定义上的切割,而在好马应不应该吃回头草这一个辩题里,正方可以说明由于在吃回头草和不吃回头草的实例当中都各有成败的例子,所以从实例的比较是没有结果的,而把讨论的范围锁在价值的渲染上,则是一种范围上的切割。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应该锁定范围,为什么应该切割定义,这一切都必须要给予非常合理的解释,否则就有些流于诡辩了。而包的意思,更简单来说是要承认对方的什么论点。要知道,很多时候,一场比赛会输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想赢,对方的什么论点什么例子都想要硬吃下来,结果应接不暇,而处于被动。所以,必要的时候,承认对方的一些论点,但是以更高的角度,或更广的视角去看,会让人觉得你更成熟,在应对上也比较轻松。举个例子,在应不应该停止砍伐森林的辩论中,正方在鼓吹停止砍伐森林时,尽管大方承认这或许会让我们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但是由于钱可以再赚,因为砍伐森林而绝种的生物却不能再有,正方承认对方论点,不但没有陷入不利,反而有可能让自己的立场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相反的,一味抨击停止砍伐森林不会带来经济损失,不仅有违经验法则,也会在论证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当然,在场上可以退让到什么程度,则需要辩手的经验去调适了。
以上仅为本人的架构设立操作方针,如有不同意的地方,欢迎讨论,而方程式的内容,也会随着本人眼界的不同进行不定期修正。

2004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决赛: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多于合作

铃惠
正方架构
背景
全球化带来的现象
1)跨国企业增加
2)贸易自由化扩张

标准
经济主体会选择较多的竞争或合作?

论点
正方以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发达国家的放宽市场控制来论证:
-在有限的范围内,竞争者增加了,范围缩小了,因此竞争多了
-在资本主义的趋势中,利益为先。许多国家实施竞争体制+市场本质就是竞争  =  竞争多与合作。(有点没有凸现多于
-略为提及贫富悬殊很普及化,而它是因为竞争造成的,可要解决问题也是靠竞争的,所以竞争多与合作。(我是认为这样子推论有点怪怪……为什么贫富悬殊=全球化?)

反方架构
背景
反方先是强调合作真正的含义来为自己画一个防线。
-相同任务
-关系强化
-为更高目的而协调(这点应该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合作是基础,它使大环境稳固,信任增加,才能发生竞争。
所以竞争是的合作带来的。
标准
他的标准很奇怪。在普通层次看来,表面上是竞争,但深一层探讨,就是合作。
因此合作多于竞争。

交锋
-双方整场都在争合作和竞争的体现。但是双方好像都没比较出多于。
-在高层次跟普通层次周旋。正方尤其是对什么是竞争?紧咬不放。但是反方并没有给予比较正面的回应。只是回答眼界问题。
-正方也企图推翻遵守规则不等同于合作。最后好像不了了之了。反方一直稳守自己立场,防守。但是少了很多的即场攻击(相较于正方)

个人表现
-正一除了在陈词之外,在自由辩站的次数太少了。
-正二急于在自由辩表达,使得团队默契有欠。在答辩的时候显得过于猴急。
-正三很灵活,也问到要点,很清晰。
-正四在结辩也点出蛮多东西。可能是获胜原因之一。

-反一的情形有点跟正一一样。但是陈词得有气无力。
-反二不急不徐,质询的时候很从容,但是间中有点乱掉。可他在小结讲得很清晰。
-反三很凶。答辩也不是很好。质询时倒尽显风度。
-反四依然惯用他的煽情,但是比起其它的场次,这次的表现还好而已,也一直强调竞争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举出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人很容易明白)

个人感受
觉得这场还蛮精彩的。可惜的是没真正论证到自己的标准。搬到结辩再谈有点迟。
反方的概念很特别也很危险。如果正方攻击力再强一点,可能会有很强势的攻击吧!
本身比较bind反方。他们感觉是真的在讨论,反而显得正方过于求赢,而忘了整个全球化的背景,有点狭隘。


燕钏
正方架构
背景
经济全球化有两个特征:跨国公司的增加 + 贸易自由化

标准
在现时层面,经济主体会选择竞争/合作

论点
-宏观:全球化提供一个平台,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系在一起=>竞争对象增加=>竞争范围增加
-微观:在市场上,企业为了追逐利益而竞争=>市场竞争体制增加
-价值:要大家正视现实=>勇敢积极投入竞争

反方架构
背景
合作关系的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      为了共同完成任务,以外在形式实现
2.      社会关系的强化,以遵守规则、规范、法令的形式实现
3.      为了达成更高的目的所达成的协调,以对立的方式实现

论点
-合作(依据第二个定义)是竞争的基础。 Eg.遵守各种原则标准,贸易、货币、航线
-合作(依据第三个定义)的体现增加。Eg.辩论赛、足球赛

交锋
正方攻击
1.  定义:什么是竞争的定义?
全球化有带来竞争,也有带来合作,反方不否认,但如果对方说竞争实际上都是合作的基础的话,那还有什么是竞争?如果所有行为规则等于合作人类哪个行为没有规则®所有行为都等同于合作的话,那什么是竞争?
2.  反驳对方的论点
反方的论点是竞争的前提必须先合作遵守原则标准,正方反驳原则标准也是竞争出来的。要定一个公认的标准时,每个人都在竞争使自己心中的原则标准成为那个公认的。对方说合作制定原则,但如何制定?如何分配?还不是依据竞争力较大的强者制定的。
3.  巩固自己的论点-竞争环境的增加 
(宏观-国际)
经济全球化拉大贫富悬殊的差距®原因是各国之间在竞争
(微观-企业)
市场的利益原则是竞争eg.麦当劳肯德基、宝马benz都扩大了自己的市场竞争

反方攻击 
1.      全场只有一把武器:竞争的基础是合作。论证方式:在做生意上一定要遵守规则、标准、原则、达到共识这是合作的体现。否则不能在全球化下生存,结果就不能带来合作。反方提了很多例子关于货币汇率、贸易标准、关税协议、greenwich时间日期、国际衡量标准

个人感受 
我会判证正方胜出,因为我不是很认同反方的概念,有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反方的概念很简单:
竞争的前提=合作
合作的前提=合作
所以合作多于竞争
我觉得很奇怪………
照反方的逻辑,一件事情从这个角度看是竞争,从反方的角度上却可以把它说成是合作,照反方那么笼统的定义,到底我们要如何准确的判断这个是竞争或合作呢?反方没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来划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竞争。

反方说合作才能带来竞争,可是同样的竞争时也会带来合作,好像要是mcD要跟KFC在市场上竞争,他就会找各种各样的商家来合作,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反方的论证方式,谁带来谁,谁就多于谁,我不是很认同,因为正方也可以用来用,到最后变成大家在讨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鸡比较多还是蛋比较多,很可爱的是, 妈妈生了孩子,妈妈就一定会多于孩子吗?难道妈妈不可以能生多于一个孩子吗?反方只是论证到竞争的前提也许真的是合作,合作的体现在于遵守规则,可是却没有论证到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因为辩题是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多于合作/反之。为什么遵守规则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在经济还没有全球化之前,我们看看中国还没有对外开放之前,难道中国人就不用遵守规则了吗?那什么叫男尊女卑的社会规范?那什么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法令?

依敏
正方架构
背景
这个辩题从背景来谈,这个背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跨国公司大大增加,贸易程度的扩张&激烈程度的扩大。

标准
经济主体究竟会选择更多的竞争or合作。

论点
-宏观:发达国家放松对市场的控制,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能够参与竞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起加入竞争行列,竞争对象增多的同时,竞争也增多。
-微观:全球化下,作为企业将本能的去追逐利益,各国的贸易壁垒被打破,加入全球化。实施市场竞争体制,竞争体制的扩大使竞争不断增加。

反方架构
背景
最懦弱的韦氏大辞典-合作
1.      共同任务的达成
2.      社会关系的强化
3.      为达成更高的目的所需要的协调

标准
所有竞争的前提是合作,所有合作的前提也是合作,所以合作大于竞争。(我找不到,是这个吗?)

论点
应以更宏观&全面的观察角度去认识合作的意义。目标得透过两方以对立的形式(竞争)来互相协调(合作)彼此提升。竞争必须在一个更大更稳固的合作状态下才可能产生。企业能够在国际间竞争,靠的是在各方面上的合作。全球企业能够一起竞争赖于人类的合作&信任基础加深。拒绝合作,没有竞争资格。许多竞争在意涵上来看是合作。表面是竞争但其实是以对立的形式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全球化是我们借由彼此的竞争,合作向上攀升的过程。

交锋
正三,有竞争力和没竞争力的之间的利益分配,按照反方的逻辑,是无法按照合作的原则来分配利益的。因为何者都会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需要竞争。正三小 结,以对方的逻辑来看,没有竞争的存在。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严重,因为竞争。强者胜出弱者淘汰,小国更不可能通过所谓跟大国的合作或援助而日益强大。 各国为了变强,必须靠的是竞争。

反二要打的是所有竞争可以产生都要基于合作的基础上。反三质询时,要打的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必须牵涉到另一方,那合作才能够达成。(没打赢,我觉得啦)反二小结,合作规范在于达到共识,不需要竞争来达成。各国必须遵守各种规范,条例,才能够竞争,所以竞争的前提是合作。所有竞争的前提是合作,而所有合作的前提是合作,所以合作大于竞争。合作不需要竞争,是达到共识。

反方一直都在说的是,不合作就没得竞争,竞争是合作的基础。竞争必须在更大更稳固的合作状态下才能产生。Eg:各个企业国家之间的竞争都必须在一个稳固的合作基础下,如遵守条例or标准,才能够竞争。有了选拔标准,才能有竞争。
正方质疑在反方的理论体系下究竟还有什么是竞争。WTO的条例,制定更好的竞争体制是为了达到更好地竞争不是合作。反方所谓的标准,也是竞争所得出来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标准成为那个竞争的标准。各个企业的发展,发达靠的是竞争。

反四:WTO鼓励公平竞争的原因就是因为知道没有公平的标准,竞争无法成立。没有合作基础的竞争不是竞争,是弱肉强食,恃强凌弱,因为没有公平的衡量标准。在竞争的逻辑里,不认输就是一种合作(这句我很喜欢)。到最后还是一样,竞争必须在稳固的合作基础在才能产生。

正四(走音大王):质疑对方概念单薄。企业靠竞争以获取盈利。而在在全球化下,各种物品在 推向全球化时都会有个完整的竞争体系,竞争体系下的是竞争,不是合作。全球化使各种竞争体系从片面的转向多层次,强弱者都可以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导致竞 争变得更强烈,而不是更多的合作。各企业不加入全球化就会萎缩,加入后面对更对竞争,因为要打破垄断只能靠竞争,不是合作。
讲到最后,反方要讲的是所有竞争里的前提有合作,但所有合作的前提没有竞争,他们在争的也是这个。我觉得胜方是正方咯。反方只靠一个逻辑走天下,略显单薄,我觉得正方有反到。为什么要制定标准?我觉得是为了能更好的竞争咯,而那个标准也是竞争出来的,所有人都希望那个标准是有利于自己的,而他们去配合那 个标准也是为了能够在竞争市场上占更有利的位子。我觉得正三,正四还有反四表现不错。老实说,我不太懂正二在做什么。

佳颖
正方架构
背景
经济全球化:商品,技术,资本自由流动的时代
这个时代里:
1.      跨国公司增加
2.      自由贸易扩张

标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里,经济主体选择竞争还是合作。

论点
-宏观:发达国家资本上升,发展中国家参与 ,竞争对象增加。
-微观:企业的本能-追求利益,市场的本质-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导致市场增加,竞争增加。以贫富差距等例子证明竞争大,所以弱者被淘汰。合作无法平均分配-为自己争取更高的利益还是有强者弱者之分。

反方架构
背景
合作三个层面:
1.      共同达成任务
2.      社会关系的强化
3.      为了达到更高的目的而互相协调

论点
-竞争在合作的环境下才能产生。遵守种种的规范=合作。在双方遵守规范的前提下才能竞争。不遵守就失去竞争的资格,所以合作多于竞争,提出各种条约,所有竞争在高一点的层次来看其实是合作。例子:证券交易
-以竞争的形式合作。例子:辩论-双方为了追求真理

交锋
正方质疑反方的立论完全没有竞争的存在。遵守规则=合作?
正方:世上所有东西都有其规则存在,造对方逻辑,就没有竞争存在
反方:不遵守条规就没有竞争的资格

个人表现
正一比起反一小容比较多,反一答辩从容。
正二感觉木木的,但质询有风度。
反二笑容较多,让人觉得他蛮镇定。
正三有点笑里藏刀的感觉,反三有点凶,质询时控制不了答辩者。
反四都还不错。
正方自由辩时比较平均,反方只有二辩和四辩在回答。

个人感受
正方没有凸显竞争多于合作。架构上正方的比较保守,反方的比起来较有新意。

恩甄
正方架构
先说正方的架构,立论完整有说服力,一开篇就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卷入其中,因此在:
1.      有限利益的争夺
2.      即使是合作也是为了增加竞争力,这两个前提下,就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是扩展,竞争就越大,越多。由于市场的本质是竞争,因此经济全球化使竞争大于合作。

反方架构
至于反方的架构,简单直接的概念。 合作(基础)=>竞争或合作 =>合作(更高层次)。就是说,在对规则、标准的共识和合作下,经济主体才能进行竞争/合作,而往另外角度看,竞争其实都是为和谐发展等而合作。还提出韦氏大辞典的解释(那不是英文的吗?)

交锋 
合作多于竞争吗?换个角度,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是扩展,合作有更强烈吗? 他们没有说到这点。反四有提到一句经济全球化就是把这个概念扩展到全世界,但还是给我感觉他们一直告诉我合作和竞争的深层含义价值之类的。他们论证到 “合作使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可以进行,可是没有论证到经济全球化使合作多于竞争”。

基本上交锋点就是正方举出反方的矛盾点时,比如说:“按照你的逻辑,在高层次就没有竞争了?”“每个竞争都有一个合作,那不就相等了吗?”但我觉得这些反驳并没有说服到我,直到正四站起来,反方才感到威胁了。他把这个事实辩题,说得很幽默,也很现实。(黄执中在揩汗了。)

个人表现 
2和反3一个样,惹人讨厌的感觉,没有风度,又没有笑容,观众看了也扫兴。= = 3和反1就很可爱,笑脸迎迎的。正3坐在椅子上也一脸笑,不过站起来就觉得:笑里藏刀!反1的答辩很从容~ 2的质询有风度,值得一学!黄执中和黄翔的结辩是整场辩论赛的亮点所在
P/S:黄执中老师的头发太长了,在场上偶尔撩头发,有一点怪怪的~= =

个人感受 
但是我很佩服反方的与众不同的架构,世新大学在预赛时持的是正方立场,当时的交通大学的架构是没有这么高层次的,辩论的有点吃力。因此,观众们看了这么多场经济全球化辩论,决赛的反方架构就给人惊喜的感觉。反而正方就没有新意了。这场辩论赛蛮精彩的,其实反方的架构不错,只是正方的攻击力太强,假如遇上别的对手,说不定能赢呢。